《更新书堂》· 第 373 篇
内容来源 |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书籍
(资料图片)
《取一舍九》
李践 著
责编 | 金木研
第7617 篇深度好文:4833 字 | 12 分钟阅读
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。大道至简是指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去,回归简单,用智慧化繁为简,找到事物的第一本质。
企业经营也是同理,制胜的关键就在于懂得 " 取舍之道 ",找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第一本质,取一招,学一招,练一招,用一招,舍九招。
企业经营者做决策的过程就是在做取舍;经营企业的过程,就是不断权衡、取舍的过程。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经营者的取舍。
取舍不同,结果天壤之别。
一、为什么要懂得 " 取舍之道 "?
经营企业为什么要取一招,舍九招?很多人认为实施多元化战略,确保东方不亮西方亮,企业发展才会更快。而产品和用户,更是越多越好。真的是这样吗?
很抱歉,世间安得双全法。什么都想要,往往什么都得不到;什么都想做好,往往哪样都做不好;看似什么都有,往往是一无所有。经营企业为什么要取一舍九?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点。
1. 所有的动作都是成本
企业经营最大的成本,不是装修办公场地的费用,不是给员工多发一些工资的支出,也不是提高产品标准的支出,而是来自经营者的决策失误。
" 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 ",一旦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,所有的动作、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费。
企业每分每秒都在花钱,产品研发、人员工资、土地和厂房的租赁或购买、生产线设置、市场开发都是成本。决策一失误,成本增三倍。
企业经营者做出的错误决策,会导致企业在战略、价值创造、产品等方面的成本增三倍——方向错了,企业经营者有限的时间、有限的资源被浪费了,企业挖错了 " 坑 ",要把 " 坑 " 填平,导致企业人力、物力也被浪费了。要重新找方向,重新出发,重新配置资源,这都在无形中增加成本。
企业里真正的降低成本不是大刀阔斧地削减支出,而是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,把钱花在 " 刀刃 " 上。
2. 有限对无限
任何企业都面临一个经营难题:有限对无限。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认知是有限的,企业的人力、物力、资源是有限的;而市场竞争是无限的,用户是无限的,管理也是无限的。
企业经营者要用有限的人力、物力、资源面对无限的市场竞争、用户和管理等,而且还要创造出最大的价值。
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学会有效地分配时间、精力和资源,让每一分钟、每一分钱、每一个最小单元、每一个动作都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。
要做到价值最大化、成本最小化,就要找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第一本质,集中资源," 毕其功于一役 ",同时主动舍弃其余的 " 九 "。
二、战略的取舍:只取战略的第一本质
战略是一种选择或取舍。" 战 " 是做或取,解决的是 " 企业选择做什么或取什么 " 的问题。" 略 " 是不做或舍弃,解决的是 " 企业选择不做什么或舍弃什么 " 的问题。
对于当下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,战略的选择更是决定生死。大企业往往具备足够的资源和实力,即使出现战略失误也有调整或者弥补的空间。
比如,可口可乐、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这些大企业都曾经出现过战略失误,但不至于让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问题。
而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这么幸运。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,无论资金实力、人才、资源还是技术能力都不够强大。这时,企业经营者的一个错误决策就能将企业推入万丈深渊。
战略之难,难在哪里?
战略之难,难在选择。更进一步,战略之难,难在选择做什么。企业经营者在战略上要想清楚选择做什么才是正确的,从而确保企业前进的方向是对的。
选择的动作看似简单,技术含量却很高,要把有限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集中在赢的策略上。
选择之难,又难在哪里?
选择之难,难在人性中的 " 贪 " 和 " 怕 "。" 贪 " 是指企业经营者看到什么机会都想取,什么都不想放弃,什么钱都想赚," 眉毛胡子一把抓 ";" 怕 " 是指企业经营者害怕失去,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做事追求不偏不倚,四平八稳。
商业世界的诱惑无处不在,战略的取舍要求企业经营者克服人性中的弱点,只取战略的第一本质,放弃非第一本质的其他所有战略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企业经营者做战略的过程,就是战胜人性中的贪、怕、急功近利等弱点的过程。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,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也有限,不可能做所有想做的事情。
因此,一个好战略往往能做到取一舍九,找到战略的第一本质,然后把所有的精力、时间和资源都聚焦在第一本质上。
战略的最高境界是取一舍九,战术的最高境界是力出一孔。只有战略上取一舍九,战术上才能力出一孔。两个 " 一 " 融合,企业才能打赢市场战,打赢全球竞争战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三、价值创造的取舍:打造绝对差异化
战略和价值创造的关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,战略解决的是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,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落地战略。
战略落地的第一步是把战略变成企业的价值。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,价值是人们愿意为产品或服务付出的一切。
" 创造价值 " 四个字中," 创 " 是最重要的。这里的 " 创 " 指 " 创新 ",它并非指商业模式的创新,而是指差异化。
差异化的力度还不够,我们还要在前面加上 " 绝对 " 二字—绝对差异化,是别人无法复制、不可替代的。
1." 十全十美 " 可能是 " 全军覆没 "
以一家物流公司为例,当问及 " 用户为什么选择你 " 这个问题时,这家企业的经营者答 " 用户买的是我们的高效、安全、稳定、多元化。" 乍一听很好听,是一家十全十美的公司,但用户并不会选择他们的服务,为什么?
很多人觉得 " 全 " 是面面俱到和万无一失,殊不知," 全 " 也可能意味着 " 全军覆没 "。
当这位企业经营者说出 " 高效、安全、稳定、多元化 " 时,这几个词其实是自相矛盾的。稳定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效,高效可能就没有那么安全,安全就不得不舍弃多元化。
人无完人,企业也是如此。迄今为止,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十全十美。当一家企业想把 " 高效、安全、稳定、多元化 " 等所有的用户价值都做到极致时,这意味着它一个都做不好。因为时间、精力和资源有限,样样通等于样样松。
2. 警惕割喉式的价格战
绝对差异化的反面是什么?是 " 你有我也有,你卖我也卖 "。企业用同样的产品、同样的用户价值来争夺有限的市场。
无论身处什么时代,在任何行业、任何领域,只要有利益就有商业,有利益就有竞争,有竞争就有价格战。我们产品主打的功能卖点,别人也可以有;我们的产品颜值高,下个月市场上就有一模一样的……
打到最后就只能变成价格战:你卖 50 元,那我卖 49 元;你卖 49 元,我就卖 45 元……价格战永无止境。哪怕做到了世界第一,同样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发起挑战。
企业如果没有价值创新,没有做绝对差异化,一旦陷入价格战,就会想全身而退可又无路可退。
在西方的管理哲学中有一个说法,叫作 " 降价必死 "。一旦企业卷入价格战,就进入了一片 " 死海 "。
表面上看,企业降价的行为降低了用户的购买成本,但到最后我们会发现,这种 " 断自己后路 " 的恶性竞争,不仅扰乱了市场,更会 " 累死 " 自己," 坑死 " 上下游," 饿死 " 同行。
价格战这把 " 屠刀 " 非常锋利,基本上 " 格杀勿论 "。企业一旦没有做价值创新,没有做绝对差异化,就是拿起了价格战这把 " 屠刀 "。
3. 构建外部视角
上述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对自己的企业信心满满,用户听起来却乏善可陈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?核心原因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,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户价值,是在 " 向内看 "。
" 向内看 " 对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。很多企业经营者提起自己企业的产品、商业模式时总是滔滔不绝、如数家珍,却说不清自己的产品对用户有什么样的价值,商业模式有何局限。
" 向内看 " 的思维方式会蒙蔽我们的眼睛,麻痹我们的认知,让我们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。
脱离了外部环境,企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一场空。企业经营者要想找到企业的绝对差异化价值点,就要构建外部视角,学会 " 向外看 "。
" 外部视角 " 是指企业在思考用户价值的问题时,不是站在企业自身的视角,而是站在用户和竞争对手的视角看待用户价值,是 " 向外看 "。
向外看,看的是风险。政策的变化、商业环境的变化、用户需求的变化、技术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,每一次变化,都是一次 " 海啸 ",都是一次 " 洗牌 "。
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,我们定的战略、做的产品就只能是 " 自嗨 "。曾经的相机霸主柯达就是因为沉迷于胶片给自己带来的荣光,没有及时做价值创新,待数码时代到来时,自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只能黯然退场。
向外看,看的是机会。彼得 · 德鲁克指出:" 所有的创新机会都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。" 机会,藏在变化里。
2000 年,互联网泡沫破裂,无数互联网企业倒下了,百度、阿里巴巴和腾讯却在此时确立了互联网巨头地位。企业经营者要永远记住一句话:阻碍你取得成功的,从来不是能力,而是目光的狭隘。向外看,看得有多远,就能走多远。
企业要想找到绝对差异化价值点,进行价值创新,就要构建外部视角,把眼睛从 " 向内看 " 转向 " 向外看 "。内部视角是坐井观天、自我设限;外部视角才是天高地阔,欲往观之。
四、组织的取舍:成就用户
企业 " 开门三件事 ":做战略、找价值、搭组织。战略决定组织,组织创造用户价值。管理学大师吉姆 · 柯林斯说:" 一个企业真正的伟大,不是某个人的伟大,不是某个产品的伟大,而是组织的伟大。"
伟大的组织,该如何做取舍?答案是:不为股东而战,不为员工而战,不为企业经营者而战,只为用户而战。你的脑袋对着谁,就会从哪里收获结果。
" 为谁而战 " 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。为股东而战、为员工而战、为企业经营者而战是最普遍的三种认知。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三种认知,看看为什么要舍弃它们。
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 · 弗里德曼认为,企业最应该关注股东利益,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中心。这一观点明确了企业要为股东而战。在美国,很多企业最看重的是股东价值。
股东价值代表资本,代表利润,所以,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企业奉行短期主义,资本指哪里,企业就打哪里。摩托罗拉、思科就奉行了为股东而战的价值观,最后却为资本所伤,轰然倒下。
为员工而战看似是利他的,实则存在很多弊端。在欧洲国家和日本,很多企业对员工非常好,强调以员工为中心,给员工提供高工资、高福利、高保障的就业环境,以为员工的幸福感提升了,自然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,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。
但实践证明,围着员工转的企业,员工工作效率不升反降。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不会激发人的斗志,只会温水煮青蛙,让员工越来越惰怠。
任正非对这一点早有洞察:" 我们希望员工像谷歌员工一样快乐,但我们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,因为员工不是客户,否则就是高成本。"
为企业经营者而战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现状。在这样的企业里,处在 1 号位的人就是 " 天 "。员工把工作视为 " 给领导打工 ",企业发展得好与不好,员工并不关心,他们只关心能不能按月领到工资,这样一来,他们就很难有工作积极性。
其实,无论如何变革,都不能丢失组织的第一本质:以用户为中心,为用户而战。
企业所有的改变,都是为用户而变,所有的进击,都是为用户而战,说得再具体一点儿,是为提升用户价值而战。
只有不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,才能激发组织的活力,使组织真正具有生命力,在不断提升用户价值的过程中提升组织的价值。
为用户而战在组织上的抓手是共同的使命感驱使所有人面向用户。企业的愿景或使命当以用户为中心,聚焦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上。
以谷歌的使命为例:" 整合全球信息,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。" 它的使命是 " 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",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,使用户受益之后,营收和利润自然源源不断。
反之,如果企业确立的是 " 每年实现利润翻番 " 这样的愿景和使命就决定了企业一切朝钱看,眼里根本没有用户,没有用户就没有市场,没有市场,谈何利润?
结语:做一只不一样的 " 鹰 "
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。企业经营者无论是选择做大事业还是做小生意,从选择的那一刻开始,就要布局 " 人、财、物、供、产、销、研、服 " 等,一个环节也少不了。
大事和小事都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,都会带来挑战和心理压力,但目标不同,结果可能千差万别。
做一只不一样的 " 鹰 " 吧,学会取舍之道,学会取一招,舍九招,找回商业最简单的本质,打造一个最丰富的整体!
*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笔记侠立场。
笔记侠第二届智能新商业大会
期待和你再次相遇
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3 连 3 连!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中公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